KK体育·(中国)app官网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KK体育:导演张雪松:我是在“压力山大”中成长的

类别: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4-07 22:26:07   浏览:

  她,常常出现在一些重大演出场合——G20 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杭州亚运会火种采集仪式、亚运会机场迎宾仪式、亚运会闭幕式……

  张雪松,浙江演艺集团浙江歌舞剧院导演。这位年轻的85后,曾被小伙伴们评为“最有韧性的女导演。”

KK体育:导演张雪松:我是在“压力山大”中成长的

  “做艺术贵在坚持。每一个挑战都是你在帮助你成长。做大型项目压力很大,作为导演牵一发而动全身,在项目中为求完美一改再改是常态。我告诉自己,对待每一次改稿,都要像第一次那样热情、执着、冷静,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协调能力,才能保证一直把最好的自我状态激发出来,并且传递给每个人,每一次调整和创作,都需要一个激情澎湃的导演和所有人一起保证最后的作品完美的呈现貌呈现。”

  那台惊艳了全世界的演出,张雪松是编导之一,负责那把扇子——对,就是那美仑美奂的8分钟。

  “其实第一个方案预排出来是被毙掉的。当时,包括我在内,全组的人都懵了。”

  这个方案如今听起来也很完美,舞者和扇面上的影像有对话,舞者像神笔马良一样在扇形装置上投影呈现西湖山水,最后舞者在全息投影互动的效果下,上太空入海底,浪漫无比。

  但现场一彩排,在真正的西湖山水下,张艺谋导演说,“怎么看,也没有真山真水好看。”

  “我们一边改,一边很忐忑,一边尝试,随着演出的事件愈发接近。压力山大啊,最后一段双人舞我们编了28稿。”

  “干这一行,心理建设能力要无比强大。”张雪松常常是带着团队彩排完,半夜马上做调整,方案改到半夜两三点钟,第二天上午排练,晚上再彩排第二稿。

  “一定要坚持到最后,导演不能累,导演不能困。”就这么一关又一关,张雪松闯了过来,“锻练了自己,也锻炼了团队锻炼和锻练的区别。”

  翻翻张雪松的导演作品单子,很难想象,一个现代舞专业的年轻舞者,转型导演后,作品涉猎颇多,如实景音乐剧《你好江山》、村歌剧《大陈见面》、音乐剧《青春指南》,并且执行了一批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大型项目——2021年~2023年的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总导演、舞集《良渚》执行导演等等。

  “作为现代舞者,很多作品本就是自编自导的,作为舞者时的我既是表演奖获得者,又是创作奖获得者。”不过,入行导演之初,老师给她打过一个比方,导演就是一个粘合剂,不能只关注台上的表演,还要把演员、编剧,作曲,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造型设计、甚至装台,各部门综合协调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才能把不同的原料炒成一盘菜。导演,需要的是智慧。

  “真正投入到导演这一领域,深刻感觉到不一样了。”张雪松说,尤其是团里完完全全把一些传统文化主题的项目交给一群全员80后来做,是对年轻导演的信任与机会。

  “当你没有创作素材的时候,就去传统文化里面挖,那些传统文化的的光芒像珍珠需要我们去泥沙里把贝壳挖出来,并且洗去泥沙,才能使其焕发出新的光芒。

  “即忐忑又兴奋。”张雪松回忆在2017年,第一次接触良渚题材创作时,她穿着带泥的靴子,跟着考古人员走在遗址的小路上,“感觉这个地方太神奇了,在5000年前的良渚时期就有如此辉煌的王朝存在。我们怎么把这些神奇从泥土里翻出来,用艺术转化的形式,让大家看到一个可触摸可想像的良渚。”

  从此,张雪松一做就是6年,舞集《良渚》、音诗画《良渚之光》、舞蹈《良渚·遐想》。随着对良渚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于艺术上的提升,雪松还在不断的丰富自己良渚相关的创作。

  作为一个“长情”的导演,连续三年做丽水缙云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总导演,张雪松和小伙伴们也“进化”了。

  从最开始的黄帝文化小白,到可以做黄帝文化的传播宣传员。“我们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在做,最后的呈现也证明我们这波年轻人是可以被信赖的。”她笑。这个团队准确把握了黄帝文化的精髓,并赋予了它时代的意义,大典恢弘庄重且与时代契合,“我们还根据每年不同的主题,为大典注入新的活力。”最近,她和团队还在策划相关黄帝文化的舞剧,希望跟着黄帝文化一起成长。

  在这一行耕耘得越久,张雪松越觉得自己在传统文化的积淀还远远不够。这次成为浙江舞台艺术“1111”人才计划的一员,她拜的老师不是音乐剧舞剧领域的前辈大咖,而是著名的戏曲导演杨小青。

  只有在中国传统文化根基上创作出来的作品,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中国人的情感。而不了解中国戏曲,是无法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老师能帮我补上最缺失的一块。”

  她说,不止是戏曲,还想跟着杨老师学习如何当好一名导演,怎么去研究剧本,分析人物,揣摩表演,跟作曲沟通,怎么协调舞美、灯光,多媒体,道具,服装……“我曾经跟杨小青导演有过合作,为越剧《苏秦》《第一缕阳光》编舞,杨老师在艺术上的严谨和敬畏,让我受益很多。”

  让杨小青注意到张雪松,并且提出合作,是因为一台“小剧”。这是张雪松导演的第一部音乐剧作品《大陈见面》,为一个村打造了一台村歌音乐剧,演出场地就在村里的宗祠里。全剧讲诉的是一个孝道的故事,迄今已演出200余场。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怎么做导演,完全跟着感觉走。把自己化作剧中的人物,通过把自身挖空似的想象,完全跟着灵感去创作。”张雪松说,可能是没有受条条框框的限制,杨小青导演觉得作品很特别,“摒弃了很多程式化的东西,只靠真诚的状态来打动人。”

  “现在我们已经很熟了。希望这三年里,杨妈妈会带着我玩出一些新东西,可以把中国戏曲中的元素以及审美特点带到我的舞剧和音乐剧的创作中,碰撞出新的火花”张雪松歪头一笑,“导演就是那种有了新想法会很兴奋的人,在实现的过程中会觉得特别幸福。”

  张雪松从来不是个玻璃心的人,有的朋友会不太爱看评价,她倒是每次演出后都会网上冲浪,仔细研读那些“尖锐的留言”。“每一位观众都是真金白银买票来看我们的演出。所有的挑剔都的有营养的,而且艺术作品不是一蹴而就的,观众也是创作的一部分。”

  这一刻,张雪松才暴露出那种东北人爽直心大的个性。“当时把我从新加坡喊回国的是时任浙江歌舞剧院舞蹈团团长刘福洋,真喊对了。我一回来,一到杭州,一听说有机会让我创作,有这么多优秀的演员和艺术家们一起做作品,就是最幸福的事情。我就义无反顾地呆在这里了。”

  在杭州这么多年,张雪松最喜欢去的地方是西湖六公园圣塘闸附近的小洋楼,那里开着一家咖啡吧,坐在二楼的阳台上,可以看到远山,也可以看到潋滟的湖面,还能感受到一角的都市烟火气。

  “我很迷那里,那一片湖山就像一个舞台,我有时会想像某朝某代的风流人物就在那方舞台上经历着些什么;有时整个人又会放空,千年逝过,湖山依旧,内心会特别平和。”小阳台就像张雪松的调节器,会把她因工作生活而不断加速的节奏调慢下来,重回那个频道,“艺术领域也需要工匠精神,我希望保持节奏一直思考下去,将自己所悟到的,与这个社会做更好的融合。用对生活的热爱,做最真诚的作品。”

HTML地图 网站地图